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乳癌】《不夠善良的我們》Rebecca患乳癌離世 觀眾不勝唏噓 意外提升婦女關注乳房問題

【乳癌】《不夠善良的我們》Rebecca患乳癌離世 觀眾不勝唏噓 意外提升婦女關注乳房問題

健康資訊
By Dara on 03 May 2024
Deputy Managing Editor

近期熱爆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由許瑋甯飾演的「Rebecca」因乳癌離世,引起觀眾關注。無獨有偶,早前有報道指《變種特攻》美國女星奧莉花美恩(Olivia Munn) 患有乳癌,需經歷四次手術切除乳房保命。乳房是女性重要的性徵,雖然乳癌在本地已經是老生常談的病症,但希望有更加多女士關注、並持續注意自身乳房問題。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為大家分享更多乳癌資訊。

 

由於電視劇的影響力,令觀眾關注乳癌Photo from 《不夠善良的我們 》劇照

 

 

Q:乳癌總共分為多少種類型呢?

戴醫生:乳癌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包括管腔細胞型(荷爾蒙陽性型)、HER2陽性型、三陰性乳癌。而管腔細胞型乳癌,又可分為以下兩種:管腔A型:荷爾蒙受體的強度高,通常腫瘤惡性程度低,擴散速度較慢,對抗荷爾蒙治療的效果明顯;管腔B型:荷爾蒙受體強度弱,Ki67指數高,代表腫瘤惡性程度較高,除了抗荷爾蒙治療外,術後會考慮加入化療以減低復發。

 

Q:乳癌有遺傳傾向,如何知道是否帶有癌症基因?

戴醫生:事實上,在乳癌患者當中,只有10-15%是由遺傳所致,其餘大部分乳癌都是偶發性的。所以即使遺傳性乳癌基因檢查為陰性,也不代表不會患上乳癌。

相反,如果屬於遺傳性乳癌高風險一族,例如擁有以下個人及家族病歷的人士,則可能有較高機會帶有遺傳性乳癌變異基因,可以諮詢醫生建議,抽血檢查是否遺傳性乳癌基因攜帶者。

  • 45歲或以前確診乳癌
  • 早發性卵巢癌 
  • 乳癌及卵巢癌發生在同一女士身上
  • 兩邊乳房皆有癌症
  • 男性乳癌患者
  • 有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家族史
  • 突變基因攜帶者的直系親屬等

 

現年43歲的奧莉花美恩自爆患乳癌切除乳房保命Photo from oliviamunn@IG

Q:為什麼Olivia需要進行四次手術?

戴醫生:手術的次數或形式與乳癌的種類並沒有直接關係,一般來說外科醫生可以安排在同一次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乳癌切除及重建手術,至於為何要進行四次手術,是否將抽組織檢查視為一次手術,或者有術後併發症需要再做手術就視乎個別情況而定,未能作出評論。

 

Q:乳癌患者存活期是多少?  

戴醫生:乳癌的患者存活期除了受乳癌類型影響外,還取決於乳癌分期,包括有否腋下淋巴或遠端轉移等因素。視乎分期和手術種類,術後除了抗荷爾蒙治療外,醫生會考慮加入化療、電療或標靶治療以減低復發風險。

 

Q:香港乳癌數據是多少?

戴醫生: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在2021年香港一共有大約5600宗女性乳癌新症個案,佔癌症總數28.5%,而男性乳癌新症則有27宗,乳癌發病率在本港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三,亦是最常見的女性癌症。

乳癌是本地的婦女殺手Photo from Mamidaily

Q:什麼人較易患上乳癌?

戴醫生:有乳癌家族史或攜帶乳癌突變基因的人士;較長時間接觸雌激素,如早於11歲就來經、較遲到更年期、從未生育、從未母乳喂哺的女性;有飲酒習慣、肥胖和缺乏運動和經常處於高度壓力的人同樣亦是比較高風險的一群。

 

Q:在香港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乳癌?

戴醫生:根據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制定的乳癌篩查建議,年齡介乎4469歲而有特定乳癌風險因素的婦女,應考慮每一至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採用為本港婦女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按照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包括初經年齡、第一次生產年齡、直系親屬(母親、姊妹或女兒)乳癌病史、良性乳腺疾病歷史、體重指標及體能活動量,評估她們罹患乳癌的風險。詳情可參考https://www.cancer.gov.hk/tc/bctool/

對於已確認帶有BRCA1BRCA2致病性基因突變的人士,由於患乳癌或有關癌症的風險較高,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相關的身體檢查。

Q:可以列舉出乳癌治療方法? 

戴醫生:早期乳癌:主要以手術,視乎病情輔以術前或術後化療、標靶、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電療以減低復發;

轉移性乳癌:視乎病情以化療、標靶、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局部電療以延長壽命和減少症狀。

Q:有什麼建議給所有女士?

戴醫生:採取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健康飲食、多做運動、維持適當的體重和腰圍、減少攝取酒精等)以及餵哺母乳,均可降低患上乳癌的風險;如有家族遺傳風險,更應遵從醫生建議,定期密切進行乳房檢查或進行預防性治療。如有任何可疑徵狀,應及早諮詢醫生意見。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內容授權: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